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iPhone vs. GPhone

iPhone vs. GPhone
從2008年9月初,Google號召的Android平台手機產品正式露面,也正式宣告Google跟Apple兩個大型風雲企業最近終於在手機市場上碰頭。一個是強調設計時尚感的iPhone,而另外一邊則是強調使用便利性的GPhone。雖然同樣都是在搶占手機市場,但其實他們的行銷策略其實是很不一樣的。從目標消費者到主要獲利的方式等等的差異性主要可以區分如下表:

iPhoneGPhone
目標消費者一般大眾重手機功能者
策略改變使用者行為改變產業模式
獨到強項使用介面網路技術
平台特色封閉開放
重要協力手機營運商手機製造商
獲利方式硬體與軟體銷售網路廣告


首先談到 獲利方式 目標消費者 的問題,GPhone在這方面比較特殊,主要是針對比較注重手機功能的族群,主要的獲利方式也傾向網路廣告,這點看起來頗合理;會使用手機上網的族群應該就是比較有意願去享受講電話以外的上網功能。而GPhone所推出的一系列功能的目的正也是希望能留住使用者的注意,以增加廣告收益。

其次提到的是
策略 問題,iPhone主要是改變使用者的行為,讓人容易有新鮮感。尤其是觸碰式螢幕的使用方式令人完全改變原本使用手機的方式。而GPhone在這方便是走了很不一樣的路線,似乎是有想要改變手機市場的「主體」,改變以往靠通信費用為主的獲利方式。

協力的角色 也有不同,iPhone這方面則是把獲利時間拉長,採用(半?)強迫的方式簽合約才能使用,其主要合作對象便是類似中華電信等這類的電信業者。但是GPhone主要的方式卻是將合夥的對象更往上提升到了手機製造商,主要差別是在於財力的差別以及財源的廣度上。GPhone同時也靠這種合作方式來提升手機的功能多樣性,因為製造廠商也是同樣獲利的一方,等於他們更有意願研發功能強大的手機(當然iPhone也是有類似的情況,但是著重的方式略有不同)。

平台特色 上,iPhone有專用網站:App Stone可以讓使用者免費/付費下載軟體。此種模式下的獲利人其實主要是中間提供電信服務的電信業者與軟體開發商,可以使整個產業鏈結上的每個節點都有獲利空間,乍看之下是從消費者身上抽出利潤一路往上分送,如果在消費者這一面造成風潮的話將使得獲利空間大幅度提昇。而Gphone的下載網站Android Marletplace作法就有明顯的不同,最主要的差異是他是Open source的,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使用者能輕易的使用更多功能的軟體套件,比較像是主動引導消費者使用其功能,然後再透過這股風潮(錢潮)從中擷取利潤。不過這個作法事實上也打破了手機營運商的主導權,在某種程度上市會造成推廣的阻力的。
GPhone
不過,還是有件事情必須要讓大家知道,目前手機市場的龍頭仍舊是NOKIA。只是他們目前的市場規模受到影響,市佔率在近期內的確是有下降,參照[Apple、RIM大啖Nokia的市場占有率]。而原本也打算轉戰自有品牌手機的微軟則是似乎有點打消念頭,參照[微軟不打算推自有品牌智慧型手機],不過微軟仍未放棄這片市場,只是打算改變獲利的方式,說穿了就是不打算做硬體,可能與製造廠商結合提供軟體環境,然後獲利對像也許變轉向手機製造商(前提也是消費者喜歡用微軟OS的手機)。

以上文章是參考數位時代雜誌以及網路資訊雜誌之後所做的總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