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發生在去年,我家裡看書的時候,不小心再書櫃裡面看到了一本很久以前的書。它是一本國立編譯館出版的國中選修國文第二冊。好奇心驅使之下翻開了裡面看了一下,我意外發現一些以前上課時候寫的筆記...一些專為考試而寫的筆記....
然後我又看了幾篇編選出來當課文的內容,分別是:
《巴黎的冷雨》、《雪的聲音》、《禿的桐梧》。
快速的看完之後,突然覺得很有味道,裡面有些字句用的真的很漂亮。跟一旁筆記上寫的東西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我不禁懷疑以前到底是真的有把這種東西唸進去嗎?還是─其實那時候在唸的只是單純為了能在答案卷上寫下正確的答案。
不可否認,後者的成分必然居多。這也是考試文化的悲哀?!哪個句子那邊用了哪種轉化、譬喻、感官臨摹。這個奇怪的生字是什麼意思,是什麼詞性,有什麼特殊意涵等等。雖然課文內容寫的一把罩,甚至連課文前段編譯館寫的賞析讀導,甚至是後面的研究與討論的Q&A等。都是真真正正的在訓練每個小朋友(國中)心目中歪七扭八的文學素養,訓練你的語文能力。但是我想當初在那種時空下,老師眼裡所謂的好學生多半只是在指那些能在答案卷寫下正確答案的學生,我當初混得還算不錯。不過我現在回想起來,卻覺得那只是機械人,只是Answer Machine.
一點也談不上什麼狗屁文學修養吧
我相信考過試的人都知道理由,阿不就是文憑主義、考場文化。好吧,我承認這種東西真的沒有辦法改變什麼,也不知道這樣究竟好不好。
不過我滿慶幸我現在已經夠老了,在也沒有這麼誇張的什麼考試壓力。(現在只剩下畢業碩士論文的壓力)對我來說再也沒有什麼一試定江山,考好就得貼紅榜,考不好就考慮重考這些什麼的,老實講我現在覺得以這樣的角度去看待/反應試文化有點蠢。(雖然當初也曾經想像過我們家門口貼著狂賀高中XX大學電機研究所的紅榜)
只是有時候會做些關於考試的夢:在這種夢裡面總是不確定自己的年紀,有種模糊的宿命感知道大考將近,然後認真緊張的準備考試。好像沒考好就會怎樣又怎樣的。不過好險每次夢醒之後,這種強大的壓迫感就會瞬間消失。有次好像已經夢到近考場要寫答案卷了,下筆前夕突然醒過來。
花了兩秒鐘,把自己拉回現實。立刻打從心裡覺得
「送啦!恁被今罵碩二,毋免擱準備全國考試,也無免煩惱ㄝ考企濫學校。」
雖然我覺得今天我稍微能看懂那些經典好書裡面描述的書,我能享受一本好的小說的內容,也得歸功於多年來學校列定必修的國語文課程。不過難免會覺得要是以前就能好好利用機會(我覺得那本國中選修國文的內容已經很到位了),享受"國文"到這種程度不知該有多好咧。
有沒有人混一類的阿... 該不會他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看破這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